宁德生活圈

网站首页 财经 > 股票 > 正文

5G时代 金融或将服务下沉、网点“无人”

2019-08-20 12:21:43 股票 来源:科技日报

5G时代 金融或将服务下沉、网点“无人”

  视觉中国

中国电信披露,首批5G手机号码将在今年9月后开售。中国移动则明确表示,9月底前将在超过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客户“不换号”就可开通5G服务,后续还会持续扩大服务范围等。

4G让二维码、闪付等移动支付成为现实,支撑着会员经济、普惠金融的发展,抖音、滴滴、饿了么等也成为新兴流量的入口。那么5G又将会给科技金融带来些什么呢?

对金融洗牌的力度将比4G更大

“4G来临后,原来平面的互联网渠道被可互动式的互联网渠道所替代了,速度加快后使原本无法时时双向交互的场景得以实现,如主播行业就是在4G时代出现的。流量入口的改变,将催生出很多新兴行业和新兴巨头。”金融壹账通智能风控总经理、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施奕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4G其实是重新分配流量的过程,5G的到来也是一样。但5G在技术上是颠覆性的,它对金融洗牌的力度将比4G更大。

如果说4G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5G则是加速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施奕明说,5G具有高速率、泛在性、低延迟、低功耗、高安全标准等特性,这对金融机构的获客、风控、运营、智能科技应用等领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速度快。这对整个行业有着根本性的影响。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原本不能做虚拟交互的场景和技术在5G下可能会蓬勃发展。“不仅仅是速度比原来提高了8—10倍,它很可能催生出很多新的厂商以及流量入口。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做到了。”施奕明说。

其次是泛在性。即用多个低功率的基站来取代一个高功率的基站,覆盖面会更广。“4G现在可能覆盖了60%的区域,在一些偏远的郊区,信号可能会比较差。在原本信号差的地方,比如一个郊区的车站,大家都不知道那里将会有怎样的金融场景。”施奕明说,4G覆盖的60%区域,已经是传统金融服务相互搏杀的红海,“还有40%将被5G覆盖,成为蓝海”。

“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许多老百姓很难享受到正规金融体系的服务。尤其一些低收入者、弱势群体,如果要获得金融服务,成本非常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也表示,通过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让金融服务更加下沉,可覆盖到从未接受金融科技服务的这些用户。

第三是低功耗。目前很多4G设备功率大、电耗多、成本高,很多场景难以大规模的铺设监控设备。而5G普遍是低功率、低功耗传输状态,电力续航时间会变得很长,长期设备可以自动运转,丰富多维的监控数据有利于金融行业的风控。

第四是低延迟。5G是毫秒级的延时,极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即时性。在金融领域,全息投影的虚拟客服应用将应运而生,金融门店等有望真的做到无人。

第五是安全性高。5G时代的信息安全标准将升级,区块链、云技术等将有很大提升。

获客更广泛、风控更精准、运营更智能

“金融业主要有三大业务,一是流量,也就是获客,即获取和联系客户,这是最主要的一块业务;二是风控,要识别风险;三是运营,包括人员门店管理等。”施奕明说,5G对金融业三大主要业务都将产生变革性影响。

在获客方面,万物互联让人们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怎样的设备能被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所接受,成为像手机一样的移动终端,这将带来获客渠道的变革。目前,已有不少智能5G终端厂商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探索,研究新场景下消费者使用习惯将会发生哪些改变。

“目前,有很多数据是被浪费的,比如道路摄像头、行车记录仪中的视频数据。”施奕明解释说,在车辆行进过程中,一些大楼、门牌、人员进出等数据,在5G场景下很有可能被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可能是相对应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像记录,这成为获客的渠道,以及能否为之放贷的判断依据。

在风控方面,随着5G设备大量增加,各行各业搜集数据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以小微贷款为例,由于缺乏小微企业经营的有效数据,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亟待破解的问题。在5G后,小微企业的生产、销售、运输等经营数据都将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金融机构借此可以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实时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小微贷款的风控水平等。

“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获取大量数据,银行有银行的金融行为数据,互联网公司有消费行为数据,我们通过整合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精准的画像,这样可控性就大大提升,能不能发放贷款,授信额度是多少,都可以非常精准地决策。”董希淼说,金融科技能够增强金融服务的可控性,解决小额信贷带来的风险。

在运营层,以全息投影为代表的虚拟客服的比重会越来越高,真正做到“消费者身边的银行和保险公司”。“5G时代,专门的银行门店将慢慢消失,那线下流量哪里来?咖啡店、茶坊、商场、餐厅等日常生活的线下场景将会带有金融属性,金融服务将会在一个消费者喜欢的环境中,实现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提供。”施奕明认为,5G的安全加密、泛在性等使任何地点都能提供金融级别的服务。

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效率势在必行

5G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给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不过,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受到挑战。

对此,董希淼建议,应加强法规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强行业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在行政法规上针对不同行业,如工商、税务、金融等建立自己本行业信息安全、客户隐私保护的相应制度安排;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应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人信息、用户信息、用户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认为,5G背景下,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任何金融传统的宗旨以及安全原则,必须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互联网金融系统必须持牌经营,必须有监管单位的日常监管,必须有运营模式要求和风险处置方式,不能‘无照驾驶’等。”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金融业把信息处理看作是一种手段、工具,是科技对金融的支持。同时,金融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产业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定价、交易等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基础上的分析决策。因此,5G将对科技金融影响深远。

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周小川则表示,一方面金融准入政策要定义清楚金融业的边界,避免大型科技企业浑水摸鱼。由于在现实中,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既不想拿金融牌照,又想做金融业务,而分类金融牌照既难获批且成本又高,还要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另外,还要防止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以第三方支付形式打着搞金融服务的旗号,“实际看中的是客户口袋里的钱,对此类扭曲的动机,在政策设计上要加以防范”。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